千城小说网>都市青春>我和李白是同学 > 第134章 科举
    王强向来是个想做就做的人。把郭子仪叫来,把自己的想法详细的跟他了一遍。

    郭子仪是谁呀?那是大唐后来战神一般的人物。凭生几乎没有败绩,之所以跟着王强本来也是想做出一番事业的!

    现在每练兵练的自己都跟炸药一样。恨不得找个坚固的城池练练手,王强这想法简直就是雪中送碳啊!

    两个人拿着地图一阵查找,决定了先沿着商道去南诏,然后再到大食。此刻的南诏和大食都属于那种国林立,各种为证。杀的乱七八糟那种。几百饶商队出去危险肯定会有,但是正儿八经的大国不会去抢劫商队的!

    而强盗类的若是抢劫,估计郭子仪巴不得他们能来呢!只是这条商路难走车辆肯定是不行了,只好用马,牛,骆驼之类的驮。而武器弹药之类的必须还得带充足。看来,这将是一支庞大的商队!

    年轻人干就干!货物家里都有,再带些丝绸就行了。只是要买些牛,骆驼之类的运输牲畜。这些准备起来也很快,没用一星期。便都万事俱备。

    挑了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商队便出发了。此时的冷蕊和郭子仪早已经有了情愫,自是恋恋不舍的依依惜别了好久。还被王强嘲笑,最后的结果肯定是王强的耳朵又受罪了。

    此时的颜令宾也成了一个女强人,没日没夜的扩充自己的产业。经常去外地,王强常常几见不到人。

    永穆和李瑛整日里忙着上课,好像就王强自己成了闲人。整溜溜达达的无所事事。

    时间一晃便到了大考之日,本来,王强是不赞成同官学子们去参加朝廷的春闱的。

    但是经过孟浩然几番劝,也就答应了。再李隆基似乎也对这件事略有微词。于是王强便从善如流,允许参加考试了。

    只是唐朝的科举制度比较麻烦,几十个科目分别报考。但是参加考试必须要有人推荐,获得推荐资格的士人叫做举人。

    举人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私塾或者乡馆的士子参加县学考试合格获得尚书省的省试资格。另一种则是直接由官府的县学,州学以及长安的管学直接举荐的学子,这样的可以免去乡试,直接参加省试。

    但是这个举人只是临时称号,如果考不中就一点意义都没樱因为下一次仍然得找人去举荐。

    科目虽然多,但是每年都举行的考试只有两种。就是明经和进士。

    明经比较好理解,就是经论。都是儒学方面的知识。就是挑一段经文,让举人们回答其中的十个问题。然后再根据时政,提出自己的三条方略。

    至于进士,李隆基彻底颠覆了人们的认知!就是考诗词!给出题目,让你作诗。根据诗的韵律,对偶。情况打分!

    不过就算高中你也先别得意!还得参加吏部选拔。这个就得靠关系了!所以,唐朝时期贫民若想当官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举荐都能把你愁死!

    试问,老百姓认识谁?因此唐朝历代的科举改革基本都败在这个举荐制度上面!从李世民开始,就想让贫民参加科举。削

    弱甚至取代世家大族的统治地位,但是做不到啊!

    对于王强,这自然是事。不就举个荐吗,那是分分钟的事情。

    唯一麻烦点的就是奴籍问题,毕竟同官这地方,都属于王强的家奴。奴籍是不允许考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