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榭四角升着料丝灯,同漏下的月光撞在了一处去,几分疏疏,几分柔软。

    那小姑娘背对着他坐在窗下,手不闲着,身侧一盆好好的水仙花,快被她揪秃了。

    她穿霜色,纤尘不染,午间甬道上的匆匆一瞥,临风而立的孤傲身姿令人印象深刻——若不是这身洁净无垢的衣衫,皇帝怎么都不能将眼前这小姑娘,同白日里见过的那孤绝少女联系起来。

    皇帝生在腊月,生下来便皱着眉头,打小便是个深稳的性子,近来年过弱冠,更是万事藏于心而不表于情,故而此刻心下厌烦,面上倒还能压得住。

    内官蹑着手脚捧来了衣衫,窗外的小女儿还在喁喁私语,阮英向上觑着陛下的神情,提了口气向着外头喝问了一句:“何人在此喧哗?”

    内官的嗓音尖细,声儿不大,却将外头那揪水仙花的仙姑吓得手一缩,待她回转身,一双碧清的眸子慢慢地看过来,那其中的清冷况味令人心颤。

    皇帝的眉间蹙了一道深谷。

    世有百态,人有千种,眼前这一位大约是个最表里不一的吧。

    他知道她是谁。

    四年前的杀胡口,她让家丁传信擅闯战场,累的辜连星伤了心肺,怕是连四十岁都活不到。

    至于建威将军黎吉贞,右臂负伤,至今都有后遗之症——奏折上的字歪歪扭扭,比狗爬的还要难看几分。

    也是四年前,一道懿旨将这女孩子送进了老君山修身养性,未曾想今日,这娇纵的女孩子竟然卷土重来,堂而皇之地在他的地界大发牢骚。

    从前还觉得她不过是娇纵任性,目下听了她这样一番话,愈发地使人厌恶。

    皇帝并不打算问她的罪。

    太皇太后千秋宴,外命妇来了百余名赴宴,能被允许四处走动的,必定都是亲近大臣的亲眷,更何况他来水榭,并未命人清道。

    他自窗子里向外看去,深浓的眼睫下眸色沉沉,几分冷嘲和不屑呼之欲出,睥睨着她,像是在等她的回答。

    湖上风凉,一缕细风拂上了星落的后颈,使她手脚冰凉,脑中有一霎的空白。

    她是谁,她在哪儿,眼前这位摆着一副死了三月没人埋的冷脸之人,莫不是皇帝陛下?

    她终于意识到有些不妥了,青团儿在她的身后跪着挪腾,企图不动声色地躲进她的羽翼,怎么办呢,让暴风雨来的再猛烈些吧。

    她维持着一丝修道人的尊严,眼睫半垂,“今夜六星连珠,小道竟看痴迷了……”她轻叹气,“清风,走吧。”

    皇帝沉默了。

    若不是方才她那一番胡言乱言太过真切,此刻耳中听她说着“小道”,又端了一副清贵高冷的姿态,怕当真以为她是位得道仙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