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也只能用做梦来解释了。

    温榆回到乌桕村,就看见村口乌桕树下,乌泱泱围着一群人。

    为首的那个高大的身影,只看轮廓和站姿,温榆就知道是他爹——温大顺。

    温大顺今年五十出头,温榆算是他老来得子的独苗苗,比自己的眼珠子还要疼惜,但凡温榆做出一点小小的成绩,温大顺那大嗓门恨不得喊得满村上至八十老太下至尿炕小孩都知道。

    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

    温大顺本想亲自去现场旁观,但被温榆劝住,说玄武湖边上人多,推推挤挤的,大太阳地底下站半天,什么也看不见,不如在村里等着他得胜归来。

    温大顺一想也是,自己擅长的是组织村里乡亲搞大型联欢活动,在玄武湖边上也没什么施展的余地,还不如留在村里等温榆回来。

    谁知这一等,就是大半天,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煎熬着。

    不是温大顺不相信自己儿子的实力,实在是对门唐氏工场的老唐太烦人,总在他耳根下面念叨,说这次唐镜准备得多么充分,家中工场里见多识广的老匠人都称赞唐镜这次的模型船巧夺天工,这次玄武湖模型大赛的冠军,肯定是唐镜的。

    “不可能,我们大宝什么时候输过!老唐,你别做梦了!”

    “大顺,你这话说得不对,再厉害的将军都没有百战百胜的,你把温榆架的那么高,万一他有个小失误,心里负担得多大啊!”

    “我不听,你别说!”

    “大顺啊大顺,你想想,为什么温榆不让你去旁观,那就是怕输了,让你面子上不好看啊大顺!”

    “老唐快把你的臭嘴闭上!”

    两个中年汉子正在打嘴仗,那边车轮辘辘声传来,温氏工场的马车驶入村口,两人这才住了口,一齐往马车处看去。

    温榆从马车上下来,一下子被涌上的村民包围了,温大顺高大的身影从人群中突围出来,厚实温暖的大手一下抓住温榆的肩膀。

    “大宝,你可算回来了,饿了吧,走,席都摆好了,你姨做了你最喜欢吃的黄花鱼面!”

    温大顺是个特别勤快的人,早年做泥瓦匠,做到自己经营起一支民间匠人队伍,专门帮人起房、上梁,后来遇见温榆他娘,才在乌桕村安定下来,自己开了个工场,温榆他娘去的早,温大顺便又当爹又当妈,把温榆拉扯大。

    所以说,温榆是个爹宝,这件事没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

    “爹,我……”温榆正想汇报比赛情况,温大顺却抢先一步拉着他往人群外走。

    一边走,一边说:“大宝,不着急,先吃饭,慢慢说,输赢嘛,没有那么重要的,爹也反思了一下,以前确实想的不够全面,让你背上许多负担,往后嘛,咱们过日子,开心就好!输赢无所谓!”

    温榆诧异地看了一眼他老子,今天怎么突然转性了,以前都是温大顺嗓门最大,恨不能全天下人都知道他儿子又搞出什么小发明了,今天却一反常态,低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