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城小说网>科幻灵异>重生之征战岁月 > 第八百八十章 风波起
    第八百八十章风波起

    历时近三个月的苏日远东战争,算是尘埃落定,此战,苏日双方共动用一百多万兵力,在苏联远东地区展开激烈厮杀,战火从日本海之滨的乌苏里斯克,一直烧到西伯利亚的高寒之地。

    综合战争结果来说,苏日双方各有胜负,苏联方面,损失更为巨大一些,铁木辛哥上将指挥的苏联远东第二集团军遭到重创,伤亡二十余万人,太平洋舰队全军覆没,丢失了从海山威到外兴安岭的全部土地,虽然这是沙皇俄国从中国抢去的。

    日本关东军伤亡约二十多万兵力,航空兵损失要超过苏联,此战也暴露了日军在装备和高级指挥官指挥艺术上的致命弱点,从表面来说,日本人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按照意愿,占领了苏联在远东地区大部分土地。

    此战的结果,绝非日本国内报纸向普通国民吹嘘的那样,大日本皇军一路高歌猛进,苏俄军队节节败退,帝国又增加国土面积若干平方公里,实际的内情,日本天皇裕仁和大本营那些高级将领们心里清楚。

    前前后后,关东军损失的兵力,要超过三十八万人以上,这些部队和士兵,都是在经历过牛心山惨败之后,重新组建和训练的甲等师团部队,在与苏俄军队作战中又被消耗了,虽然紧急补充兵员,可现在的关东军部队作战实力,远不复当年“陆军之花”的赞誉。

    这样的胜利,来的有点儿苦涩,以目前关东军的实力,至少在一年半之内,不敢去挑战占据辽西锦州地区的唐秋离的**师部队,何况,帝国为了战胜苏俄军队,不得不向帝国的死敌,支那魔鬼唐秋离,支付了十吨黄金和大批的工业设备。

    向自己的敌人乞和,从裕仁天皇到大本营的所有高级将领们,肚子里都憋着一股无名之火,就像正在痛快淋漓的“嘘嘘”时,被人在后背猛击一掌,打断了正常排泄的感觉,这样的胜利,如同一粒怪味豆,初尝有些甜,细品一下,还有苦涩和酸酸的味道,随即是一种麻辣到肚子里的不舒服感。

    而这场战争最大的赢家,莫过于唐秋离了,关东军和苏军在外兴安岭一线对峙,谁也奈何不了谁,这是他最愿意看到,也是刻意制造的结果,广大的东北地区,关东军的守备兵力极其微弱,刘铁汉的东指部队,随时都可以发动进攻。

    更为有利的是,关东军不敢轻易对辽西和华北地区,发动新的攻势,东指部队不再关东军背后再插一刀,已经是裕仁天皇烧高香求来的福分,华北和平津地区,至少有一年多相对平衡的稳定局面。

    唐秋离可以腾出手来,安排其他方面的工作,还有那十吨硬通货黄金,和三千套石油开采设备和三千套精密机床,所以这场大战最终的获益者是唐秋离,尽管远东战事结束之后,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和日本天皇裕仁都认为,支那魔鬼、中国无赖唐秋离,是这场苏日大战的幕后推手,可一切都已经成为了事实,苏联和日本人之间,再也没有讲和的可能性,打掉牙往肚子里咽,自认倒霉吧。

    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对于目前的东北和远东战略格局,唐秋离绝对的满意,这在他给刘铁汉的电报中,喜悦的心情可见一斑,“铁汉兄,欣闻日本人多拿出五千公斤黄金,兄之出手,果然凌厉,进东北战略格局一定,**师又广进财源,皆系兄之功劳,特致电嘉奖。”

    刘铁汉可没有唐秋离那么兴奋,不趁着苏联人和日本人打得难解难分之机,收复东北全境,始终是他的遗憾,心里的疙瘩不是那么容易解开的,所以,他给唐秋离的回电,就平淡很多。

    “师长勋鉴,东北之战事,一是师长指挥到位,料敌先机,二是我东指三十余万将士用命,拼杀疆场,至于铁汉个人,寸功未立,嘉奖之词不敢当,”唐秋离接到刘铁汉的回电,看完电文之后,略微一愣,多少有些意外。

    刘铁汉的心里,似乎不大高兴啊,好像一肚子怨气,他以前可不是这样,这老兄是那门子邪火?本想去锦州前线,和刘铁汉当面交流一下,了解他的实际想法,可时间上不允许,德国驻华大使冯。施德斯朗伯爵,又发来一封电报。

    那位德国元首,似乎有些等不及了,于是,唐秋离只好把这件事压下,一心准备出访德国的事情,他只带梅雪,通讯处长陈锋,山虎和二十八名特别卫队队员,随同自己出访的人员确定下来之后,唐秋离把自己关在屋里,开始准备一些必要的材料。

    然后,给各兵团司令官分别发去电报,告知自己出访德国的事情,并做了相应的安排,尤其是东北锦州前线的刘铁汉,外蒙古边防军的孙振邦,驻扎在徐州的苏鲁机动兵团司令官唐秋生,还有青岛海军基地的舰队司令官唐秋泉,海军陆战队司令官韩铁等人。

    出访德国期间,直属兵团由参谋长常风全权指挥,部队回到北平原驻地,冯继武的娘子关守备兵团,南下至武汉驻扎,作为华中一带的战略预备队,唐秋离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防备自己出访德国期间,日本人在东南沿海一带有动作。

    这是他的职权范围之内的事情,无需报告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日本人不敢在北方动手,东南沿海和华南一带,很有可能是日本人选择的下一个目标,对于侵略成性的日本人,唐秋离从来不敢掉以轻心,必须预先防范。

    转眼之间,几天忙活过去,一切该准备和安排的事情,都已经妥当,就差最后敲定启程的日期,可就在这时,一股阴风,在民国大地上吹起来,而这股阴风的源头,就是战时首都,位于大西南的山城重庆。

    坊间的传闻有很多种版本,无外乎一件事,被誉为抗日英雄,北方抗日战场的中流砥柱,现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南京行营主任,华北**师师长的陆军二级上将唐秋离,与日本人秘密达成和解,在接受日本人大量黄金之后,准备承认日本对中国东北占领的合法化,承认满洲国是个**的国家,并且,正准备把驻扎在辽西一带的部队,撤回关内。

    应该说,这样的传闻很幼稚,太小儿科了,唐秋离率军与日本人血战长达六年之久,从东北打到华北,和日本人早就结下了不共戴天的仇怨,双方根本没有和解的可能,又接连收复华北和外蒙古地区,岂能因为区区一些黄金财物,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和民族气节?